南投一名30歲徐姓男子,因工作需求經常搬重物,但他近日感到右手腕疼痛,騎機車轉動油門、按煞車、以及轉門把這些平時毋需費力的動作,都出現異常的疼痛感。經南投醫院診斷後,發現為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 (TFCC) 受傷。
手腕外側(尺側)的疼痛,在受傷後很常見,而且不容易復原。手腕常常在轉到某個角度時因為疼痛而無法使力,擰毛巾或是開罐頭都會疼痛,起身時也無法用手腕支撐或是端重物。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復健科主任周建文表示,三角纖維軟骨是手腕關節尺側(即靠小指側)一個複合性結構,位於手腕關節的尺側(即靠小指側),是由一群韌帶及纖維軟骨所組成。有幾個主要的功能,第一是在前臂和手腕在做旋轉活動時負責維持遠端橈尺關節的穩定性,第二是承受及傳導來自手部的力量,第三是可以有比較大的腕關節的活動度。
物理治療師蘇煜華指出,三角纖維軟骨可能因為急性受傷或長期的過度使用而產生病變;急性受傷常是因跌倒後用手腕撐地或手腕突然猛力的扭轉動作,使三角纖維軟骨產生撕裂,甚至嚴重時會造成遠端橈尺關節脫位。

而長期的過度使用則常是因前臂和腕部反復的旋轉負荷過度,使三角纖維軟骨長期受到碾磨或牽扯而產生破裂甚至退化磨損。因解剖構造上無血管通過,血液的灌流極少,一旦受傷復原的速度會比較慢。
治療的部分,急性發炎期(局部紅腫熱痛)建議冰敷及適度的休息及護木、護腕固定約4周。在不痛的前提下再開始運動。另醫師會視病人的狀況開立口服藥物、物理治療,如超音波,雷射,TENS等、局部類固醇注射、增生注射療法等。
若以上的治療效果不明顯時,可考慮體外震波治療,或將增生的藥劑(如PRP)打在TFCC 受傷的組織上(可能為關節盤、韌帶)。誘發生長因子,讓受傷的組織重新修補,再搭配復健治療。
醫師提醒,經常進行握球拍的運動、跌倒手撐地、從事需搬重物的工作,甚至是過年的除舊佈新大掃除都有可能造成三角纖維軟骨損傷,民眾須格外注意。(記者田兆緯/南投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