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噌對日本人來說是餐餐不能少的醬料,說到味噌,就像生魚片、丼飯一樣,很自然地就會聯想到日本料理,想起味噌湯、田樂燒等等,但你知道味噌怎麼做出來的嗎?
有請台中快70年的味榮食品味噌製造廠,來為我們揭開味噌的身世之謎,味噌依種麴的介質不同,有米味噌、麥味噌及豆味噌之分,麴種在米上的叫米味噌,種在豆上的叫豆味噌,種在麥上的麥味噌。米味噌的原料為米、黃豆及鹽,豆味噌只有黃豆跟鹽,麥味噌用的是小麥、黃豆與鹽,現在市面上的大多是米味噌。
米味噌的米多先絞成碎米,增加斷面的表面積,以利麴菌附生,首先米得先泡水6~8個小時,再蒸個25分鐘,即可進行3天種麴工程,種麴溫度控管很重要,冬天約在40℃左右,夏天則是36℃,第1天把米送上麴床,堆成山讓麴菌生長,第2天白天則需反覆翻麴、散熱,讓每粒米的麴長得更均勻,到了晩上就不能再翻動了,這時要靜置讓米長出菌絲、產生酵素,有了酵素,才能分解米的澱粉質及豆的蛋白質,此時是攸關味噌風味最關鍵的時刻。
第3天再度翻動米麴,準備進行跟黃豆混合的動作。所以一大早得先來蒸黃豆,把黃豆倒入高壓蒸鍋裡,蒸約75分鐘,當生豆變成粒粒黃豔的熟豆時,就能倒出來,透過輸送袋傳到熟黃豆筒裡,預備跟米麴混合。
米麴與黃豆混合時,另一個元素「鹽」出現嘍,3者融合後,即進入熟成期,熟成3個月內的叫白味噌,3~12個月的叫黃味噌,1年以上的便是赤味噌!隨著熟成時間拉長,豆香與甘醇味便會愈來愈濃郁。另外,在攪拌過程中,黃豆顆粒沒被破壞的叫粒味噌,有被攪碎的叫粗味噌,粗味噌熟成2~3周後,再用擂味噌機磨細的則叫細味噌。
3種味噌的用法可依個人喜好,粒味噌質地粗,多用來醃醬瓜;粗味噌則用於醃魚和肉,且耐煮、味道會慢慢釋放,適合用來熬湯;細味噌口感較細緻,最適合做沾醬。長時間熟成的赤味噌,因為風味濃郁,常被做為其它特調醬料的祕密武器。
有句話說「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現在咱們是吃過味噌,也知道味噌的出身來歷啦!(綜合報導)
味榮台灣味噌釀造文化館
台中市豐原區三村里西勢路701號
(04)2532-0279
09:00~17:00
周一休





首稿時間|2022/06/10 14:53
更新時間|2022/06/10 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