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新北報導】以親民形象與長期參與公益活動知名的網紅「賓賓哥」,近日遭民眾指控假借「法師」名義推銷靈異商品,甚至自行發行個人佛牌,引發對其公益形象與商業行為的廣泛質疑。
據多名直播主在網路上爆料指出,賓賓哥在未經任何宗教機構認證的情況下,自稱具備法力,可為信眾開光、消災解厄,並透過社群平台販售包括開光法會、平安符、招財袋等靈異商品,價格從數百元至萬元不等。更引發爭議的是,他還推出以自身形象設計的「賓賓哥佛牌」,宣稱具有招財、避煞、提升運勢等功效,引發網友熱議與質疑,而這社會現象與內容真實為何?也引來網路上論戰不斷。
網紅賓賓哥遭網友爆料自行發行自身佛牌惹爭議。(影像自抖音社群網站)。
針對此事件,宗教學者指出,台灣目前對宗教從業人員尚無統一認證制度,但若涉及虛構神蹟或以宗教名義進行商業行為,可能已觸犯刑法詐欺罪與公平交易法中關於廣告不實的相關規定。若有消費者向公平交易委員會與檢警單位提出正式申訴,若相關單位查證屬實者將會依法取締,至於指控賓賓哥利用宗教信仰誤導大眾,受到損害消費者權益者亦可將對當事人進行法律上求償。
截至目前為止賓賓哥其個人社群平台上部分靈異商品的販售貼文已陸續被設為限動或刪除。有知情人士透露,賓賓哥近年積極轉型個人品牌,試圖將信仰與商業結合,但因缺乏宗教背景與專業資格,引發負面輿論。
賓賓哥近年積極轉型個人品牌,試圖將信仰與商業結合,但因缺乏宗教背景與專業資格,引發負面輿論。(影像自賓賓哥社群網站)。
宗教文化研究者指出,近年來不少網紅與藝人跨界涉足靈異與宗教領域,利用粉絲信任進行商業操作。然而,一旦涉及宗教信仰,所承擔的社會責任與法律風險也隨之提高。若無明確規範,不僅損害消費者權益,也可能造成對宗教的誤解與汙名化。
網紅賓賓哥在自家販售宗教商品上惹出不少爭議。(影像自賓賓哥社群網頁)。
據了解,非常多的社群網站對於賓賓哥的直播均議論紛紛,後續相關主管機構是否會正式立案,仍有待進一步調查釐清。此事件也凸顯「網紅經濟」與「宗教信仰」交界的模糊地帶,未來是否會有相關法規針對此類行為進行規範,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