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聞 記者陳聖璋/台南報導】為完整呈現臺灣藝術史發展並回應藝術界多年倡議,文化部歷經多次諮詢及研商, 25日舉辦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揭牌典禮。文化部長李遠表示,臺灣選擇了自由民主體制,讓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自己的歷史、藝術史,「不管別人要如何稱呼我們,但我們絕不會低人一等」。
李遠致詞時特別以玉山社出版《曙光來臨之前》序文提到,「黃土水、陳澄波、陳植棋等人入選帝展時的心情,其實就像是陳傑憲在胸前比出框框的感覺,「我們只是還沒有自己的名字,但絕不會低人一等」。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當我們選擇自由民主的體制,人民可以當家作主,籠罩在臺灣上空的烏雲和四周的黑暗已經漸漸褪去。(圖/記者陳聖璋攝,2025.03.25)
李遠說,去年他陪著黃土水作品《甘露水》回到母校東京藝術大學,看見同時展出的同時期師生作品及其他前後留學東京藝術大學的臺灣留學生,包括陳澄波、李梅樹、李石樵、郭柏川、顏水龍、陳植棋等自畫像。仰望這些在臺灣美術史上藝術家年輕時充滿自信的模樣,彷彿回到100年前,看見他們彼此扶持、鼓勵,希望在被日本殖民統治時代,一定要有志氣,走出自己的路。
李遠指出,文化部 2018年提出「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透過研究、策展,重新建構屬於自己的臺灣美術史觀及體系,至今完成蒐藏前輩藝術家作品 867件、檔案史料 9萬件、修復作品文物 8000件。同時獲得民間極大迴響,如順天美術館許照信為完成父親許鴻源「為臺灣人留下一份文化遺產」心願,將 670件館藏全數無償捐給國家,而許多前輩藝術家家屬也紛紛表示願意捐出珍藏作品,所以,「一座以近現代為目標的國家美術館成立,就變得更迫切需要」。
「臺灣的曙光來臨了嗎?」李遠表示,雖然今年文化部改造首府大學作為保存捐贈作品的聯合庫房 1億元預算被全數刪除,「當下我很難過,不過很快的我就釋懷了」,因為和這100年來臺灣在歷史上所受到的不平等對待,以及前輩藝術家所遭受的苦難比起來,這樣的挫折不算什麼。
▲台南市長黃偉哲指出,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成立,代表南美館2館將由中央統籌,相信一定能讓臺南市更好,讓臺灣的美術更發揚光大。(圖/臺南市美術館提供)
「因為臺灣的曙光已經來了」李遠強調,當我們選擇自由民主的體制,人民可以當家作主,籠罩在臺灣上空的烏雲和四周的黑暗已經漸漸褪去。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詮釋我們的歷史、藝術史,現在,不管別人如何稱呼我們,是臺灣、是中華民國臺灣,還是中華民國,「我們絕不會低人一等」,感謝所有願意把前輩藝術家最珍貴的作品捐給國家的家屬們。
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美術館 2館是總統賴清德擔任臺南市長時,在臺南市財政相對不寬裕的狀況下,突破萬難自籌 12億,並由中央補助 8億,成就為臺南市的地標。幾年來從臺南市美術館籌備委員會召集人陳輝東開始,到後續許多董事長、董事、館長等,共同打造臺南市美術館卓然的成就。今日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在各界的支持下成立,代表南美館 2館將由中央統籌,相信一定能讓臺南市更好,讓臺灣的美術更發揚光大。
文化部表示,建構在「重建臺灣藝術史」豐碩成果上,多年來不管是前輩藝術家家屬或藝術界都殷切期盼,並倡議臺灣應再成立一座國家級美術館,完整且系統性呈現臺灣藝術史發展脈絡。考量現有國立臺灣美術館作為全國目前唯一國家級美術館,以其綜合性美術館定位,確實急需有第二座國家美術館加入,以適時紓解其典藏及展陳能量。
再縱觀國際美術館發展趨勢,成立專題或斷代美術館,是國家美術發展達成熟階段的必然作為,例如羅浮宮收藏 19世紀中葉以前廣義的古典藝術、奧塞美術館(又稱「近代國家藝術博物館」)專責收藏 1848年至 1914年間的藝術作品、荷蘭國家博物館主要收藏荷蘭黃金時代藝術等。
因此,文化部經多次諮詢、研商及跨單位協調,最終決定由臺南市政府無償撥用臺南市美術館 2館成為臺南國家美術館所在地,並以 1895至 1960年近現代臺灣美術主題作為常設展覽,盼以最有效率及符合城市與美術館發展脈絡方式籌設第二座國家美術館。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規劃於 2年期間,儘速完成近現代美術領域的定義及研究、場館發展規劃、典藏制度訂定等工作,並積極研議成立行政法人法制作業。文化部也將持續與臺南市美術館合作、資源共享,協助其未來營運擴展至農水署嘉南管理處等事宜,共同為提升臺灣美術及城市發展努力。